我國鋼結構產業迅猛發展,鋼結構用鋼量日趨增多,亦加速了鋼結構用鋼的生產和研發,但與發達國家相比,仍存在不小的差距:
一是鋼結構所用的高性能鋼材比例還有待提高。業內人士表示,建筑鋼結構除了具有輕質高強性、優異的材料性能、制作安裝工業化程度高、宜拆卸和較好的耐久性等優勢外,還具備有利于節約資源、減少碳排放、可循環利用等特性。因此,鋼結構所用的鋼材同樣要求重量輕、強度高、耐腐蝕。但目前一些鋼結構工程還存在著“笨、重、大”的缺陷,需要采用高級別的結構鋼來改變現狀。如用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替代碳素結構鋼(Q235)可節省鋼材15%~20%,并能減少結構的自重。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還可用于大型結構、重型結構、大跨度結構、高層建筑、橋梁工程等領域。
但目前來看,我國包括高強度鋼、高抗震性能鋼、高焊接性能鋼以及特厚鋼板和超薄鋼板等材料的生產還存在量少、質差等問題。業內人士認為,量少,與我國鋼結構建筑普及率不高有著直接關系。美國、日本的鋼結構用鋼量已經達到了鋼產量的30%,而我國鋼結構產業的用鋼量還不到鋼產量的10%。質差,則與我國一些鋼鐵企業延續過去等用戶找上門的習慣,而不是主動研發和積極推廣高性能的鋼鐵產品相關。
二是企業要跟上市場需求,“不因量小而不為”。由于鋼結構用鋼所需的品種多、數量相對少,有些訂單只有幾百、幾千噸,但卻涉及到十幾個品種,一些鋼廠不愿意接這樣的訂單,導致一些鋼結構制造企業只能從國外進口所需的鋼材。
業內人士建議,鋼鐵企業應進一步提升鋼結構用鋼的質量,加大品種開發和推廣應用的力度,增加結構用高性能鋼材和連接材料的品種,加強薄壁H型鋼等經濟型材的生產,完善建筑結構用鋼材系列的產品與應用尺度,推廣耐候鋼、耐火鋼、彩涂板等鋼材的應用,開發超高強度螺栓、高性能彩涂鋼板、高檔合金板等,力爭使我國鋼結構建筑所用鋼材基本實現國產化。
此外,有關人士也指出,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,綠色、節能建筑將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重點。在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下,預計有上萬億元的綠色鋼結構建筑市場正在加速形成。對鋼鐵企業而言,轉變觀念、進軍鋼結構產業,不失為實現轉型發展的一條新路,政府和鋼鐵企業都應對此予以更多的重視。